人海慈航:怎麼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因慈悲而流淚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就生起了觀世音菩薩!
地裂開的時候,人間便湧現出無數的菩薩!
星雲大師帶領我們知見了:人間因為有了觀世音菩薩代表諸佛菩薩的大慈悲心,希望、信心和自在,永無斷絕。

  求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 星雲大師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
  或者,你會自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最為人所知,並融入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慈悲、歡喜、祥和、聞聲救苦、消災解厄等形象深植人心。星雲大師「心的經典」第三部《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即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發,人能起慈悲心,故能知而感應而效仿觀世音菩薩,是人間佛教之本。

  .近年來全球暖化、天災不絕!讓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用「慈眼」觀看、對待眾生、地球和人間!慈悲,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永續和諧共存的法則。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是一份感動的力量,而有了感動,才能有感應。

  .星雲大師向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圓融管理法,將自己的心管理好,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透過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健全自己,利益他人,並應用在生活、人際互動、工作、事業等各方面,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精進力」的21世紀人。

上卷慈眼視眾生,觀音妙智力
第一章:觀音心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
在順境時,我們常常忘了觀世音菩薩的存在。
往往是身處逆境的無明煩惱與身心痛苦時,我們才會憶念起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出現,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解決我們一時的困境,而是開啟我們的心,如此才能真正地離苦得樂。
不管你快不快樂,既然來到這個人世,我們都要發願讓自己活得快樂。
儘管事與願違,或是處於逆境,就算是肉體受到了痛苦,生病了,衰老了,受傷了,我們的心也要努力保持快樂,活得快樂。
有勇氣去經驗痛苦、超越痛苦,讓心得到平衡和快樂,才能體驗圓滿的觀音心。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要從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痛苦開始,並且不忘溫柔和堅強。
痛苦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傷痛、脆弱、恐懼和煩憂,在天堂的人是不會理解地獄的痛苦,所以,有時我們生命中出現了痛苦,是讓我們有一個機會去經歷它深層的意義。
一般人一碰到痛苦,就是想逃離它,或因此而生起了各種情緒,憤怒、不安、怨恨、焦慮……等痛苦的一面;但另一面,痛苦也讓我們學會放下驕傲,變得謙卑,進而生起理解他人的同理心,以及悲天憫人的慈悲心。
換一個角度,當面臨痛苦時,試著把我們的角色轉換為觀世音菩薩,想像觀世音菩薩在面臨這個困境時,他會怎麼做?是手忙腳亂,還是從容以對?他怎麼讓自己的心處於平靜安定的狀態?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讓觀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觀音心去面對痛苦,相信你對痛苦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會比較敞開心懷去面對它,而痛苦對你的負面影響也會銳減,甚至會消失。
同樣的,當我們面對家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敵人的痛苦、一切眾生的痛苦,我們若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去看待他們,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變得更能同情、寬容和體諒。
也許,你還做不到觀世音菩薩所具有十大圓滿的觀音心,但有時──
你在適當的時候,以溫柔的語言安慰了別人,你就是在應機教化;
你在別人受困的時候,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就是在實現不可思議的靈感;
你經常用美好的眼光,欣賞每天出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那你就是慈眼視眾生;
你願意勇敢地挺身而出,不畏人言,關懷弱勢,你便是施無畏者;
你不時懷著利益安樂他人的心願,你就有千手千眼的力量生起;
不管遭遇任何困難、阻礙,你仍堅持幫助別人,那你即是精進不退;
在歷經痛苦時,不受其苦,而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你就可以無礙自在;
看著電視或報紙上受難的人們,心中生起對他們的祝福,你便是無緣大悲;
任何時候,你都不忘失慈悲心,並以此慈悲心對待一切有情,即為遍及十方。

上卷慈眼視眾生,觀音妙智力
第三章觀音法門
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要如何將觀音法門的修持,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首先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禪師與大文豪蘇東坡兩人,既是詩文同好,亦為禪佛同道,兩人經常相偕出遊,一同吟詩作偈,交換人生心情。
一次,兩人又一起到郊外散步,途中見到一座馬頭觀音石像,昂揚而立,佛印一見,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座馬頭觀音,卻不解地問說:「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可是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而合掌念佛,到底觀世音菩薩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回答:「念觀音。」
蘇東坡不假思索應道:「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念觀音呢?」
佛印禪師說:「求人不如求己。」
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完成自己。正因為佛由人成。
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捨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正是禪者的風範。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
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能擔負責任?
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麼能把歡喜給人?
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自然不求而有。觀世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的名號,正說明此意。
對於自己的未來,我們總希望有人指點,甚至於修行要覺悟,也希望有人幫忙。其實,世間上的事情,靠自己才是究竟之道。經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淨化自己的三毒煩惱,精進於道業的修持,才會有更深入的體會。
自己做觀音
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是觀世音,最慈悲的人也是觀世音。
我從小禮拜觀世音菩薩,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感受甚深,而世界也無處不有觀世音菩薩。在日常生活中,修持或實踐觀音法門,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性格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
因此,修學觀音法門者,或者早晚瞻仰觀世音菩薩,或者禮拜觀世音菩薩,或者為觀世音菩薩燒一炷香,獻一朵花,乃至讀誦〈普門品〉,誦念《法華經》,持誦〈大悲咒〉,甚至坐在汽車、捷運裡閒著沒事,也可以默念一卷《心經》,或者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幾百聲。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不離心,自然有感應。
學觀音、拜觀音,自己就要做觀世音。
如何學觀音?拜觀音?做觀音?
一、要能做觀音,觀看、觀聽社會上有什麼聲音?山河大地有什麼聲音?自己內心裡有什麼聲音?吵架聲?怨恨聲?不好的聲音?如何去改變這種聲音?能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盡力去協助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們,為其解決困難,分擔其憂苦,就是觀世音菩薩。進而自淨其意,將心清淨以後,那麼眼中所見的每一個人,也就都是觀世音菩薩了。
二、要能做觀自在,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試想自己是否觀照一切事情都能自在嗎?有的人雖有錢,但卻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看到喜歡的人不自在,看到不喜歡的人也不自在;人多的地方不自在,對不滿的事情、不悅的物、不喜的聲音種種都不自在。因此,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的自在,且從內心自在做起,看世間、看眾生、看一切事物都能自在,自己就是觀自在了,當然處處就能自在。學佛要學自己,學得很自在,而學會無處無時不自在。
三、要能夠施無畏,「施無畏」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種稱號,觀世音菩薩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而救苦救難,並施予眾生無畏,遇事不要恐懼,所以,我們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發願做眾生的保護傘,消除眾生的恐慌,做眾生渡過迷津苦海的舟航。
願每一個人,都能自己做觀音,能大自在,並且大無畏。

 

133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