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禪寺

普濟禪寺又名前寺,座落於靈鷲山麓,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是普陀山的主也是第一大寺。西元1699年康熙年間賜額「普濟群靈」才開始稱「普濟禪寺」。

進入普濟寺時會經過一塊石牌,上面寫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據說這是皇帝立下的聖旨,凡朝廷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正山門-按佛教傳統普濟寺正山門需特殊情況才開,非常隆重。

 

 

 

 

 

 

 

海印池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池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後植蓮花,即稱"蓮花池"。

蓮花池三面環山,四週古樟參天,池水為山泉所積,清瑩如玉。每當盛夏之際,池中荷葉田田,蓮花亭亭,襯映著古樹、梵宇、拱橋、寶塔倒影,構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圖畫。夏日月夜到此,或風靜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風徐徐,荷香襲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池上築有三座石橋,中間一座稱平橋,北接普濟寺中山門,中有八角亭,南銜禦碑亭,將池一分為二,成為東西蓮花池。池周圍設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欄。

 

 

 

 

 

 

多寶塔也稱《寶佛塔》,俗名《太子塔》,位於海印池東南端,高32米,方形雙層塔座,三層塔身,有台無簷,全用太湖石砌成。上三層四面均鑿龕雕佛,造型別致,尤以觀世音聖像,神態溫和凝重,給人以親切端莊之感。背景為十八羅漢,每個羅漢神態各異。每層挑台置石欄,石欄柱端刻有守護天神、獅子蓮花等圖案。
多寶塔為典型的元代建築工藝,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屬普陀山三寶之一;康有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題《海山第一》四字。清晨,站在塔院中聞聽普濟寺傳來的悠揚鐘聲和百步沙喧發的澎湃潮響,兩聲互相答和,故古人名之為《寶塔聞鍾》。此塔列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