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建於明萬曆20(1592)年,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列列名國家一級古蹟。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Má-keng)稱之。

 

澎湖天后宮面向港口,座北朝南,顯示地位極高。廟順坡而建,前水後山,有風水意義。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分別順著地形升高。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三川殿為三開間,殿左右與護龍相接,是多風的澎湖地區建築之特色。

 

 

 

正殿奉祀金面媽祖,左右護龍分別奉祀註生娘娘以及供奉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

 

 

 

 

天后宮的木雕反應近代台灣寺廟雕刻的精緻和寫實路線,多用木以利細節表現。木匠受到嶺南畫派影響,使用內枝外葉手法做出凹凸的層次。

廟內石柱都是澎湖就地取材的玄武岩所刻鑿而來,在許多石柱上都還留有玄武岩的特質“氣泡洞”,因玄武岩材質不夠堅實,所以無法作過度細膩的修飾雕刻,而以圓柱、方柱、梭柱(廣東師傳常用手法)等不同柱形來突顯從山川殿延伸到丹墀再至正殿這片開闊空間的線條美感,更讓天后宮整體建築顯得古僕脫俗,而沒有“龍柱”也正是澎湖天后宮的另一特色.

 

 

 

 

 

 

 

 

 

 

 

神龕兩旁共有四幅黑底金色圖案的“擂金畫”為當時唐山師傳“朱欽”(字:錫紅)的傑出作品,公認為全台灣所見之擂金畫中,藝術評價最高的作品,被視為國寶級之珍品.所謂“擂金畫”是以黑底或深褐色表面的金屬板或堅實木板為底材,構圖完成後,再在所要呈現的圖案上以金膠油做接合材料,仔細的灑上金箔粉,而要突顯不同的深淺層次,則更須要有深厚的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